品茶案列

以心品茶

作者:admin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3-30 17:59     浏览次数 :

[返回]
透过茶,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

现今的施肥方式,多是在土壤表面给植物丰富的肥料,因而使得茶树太容易取得养分,让根部失去了扎根的需要与意愿。一旦茶树放弃扎根,土壤的天然矿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,那么茶树的叶片便难以呈现丰厚的内质。

茶农给予肥料是为了保护茶树吗?茶农之所以施肥,是因为希望在最小单位面积,得出最大的产出。长久如此,土地所给予的养分与微量元素,将由肥料所取代,会令各茶区茶赖以为生的特色茶韵,再无从分辨。

近年来,有心的冻顶茶农,从施用农药的惯行茶农转换为不施农药与化肥的生态农法,渐渐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。当茶树不再依赖化学,而能向下扎根从土壤汲取养分,茶叶的滋味便得以展现自然的全貌,最终市场反响自然供不应求。

如何以心品茶

 看,不是看到  

观汤色、茶底,看到的是表象。入口后,当茶开始与身体互动,闭上双眼,身体感知一款茶的韵与气的走向,一幅或祥和、或自然、或缤纷、或远眺的画面,便容易出现。

 未知 

一款看似熟悉的茶,每次泡,因不同人泡、不同场合泡,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。因为泡茶人的心情、参与者的互动,及茶会的气场等,都会影响到茶的表现。茶叶是活的,必须保持“未知”,以探索的心,持续与茶进行互动。

 茶如其人  

茶汤如一面明镜,映射着泡茶人的内心。飘忽不定,则茶韵散乱,细腻则绵滑,紧张则不流畅。泡茶动作的优雅,不是茶艺表演的桥段,是由内而外的气度,也是茶会氛围的指挥家。

侘寂

日本茶道的精髓

“侘寂”,是日本茶道的精髓。侘与寂,本来是两个分开的字义,在融入茶道的中心思想后,成了日本文化的精髓。它也孕育出今天影响世人的生活态度与美学的核心思想。在生活态度上,放下成见,重新品味每一日生活中的细节。与客人沟通,交流而不操控;与孩子互动,学习他们的纯真与不做作;吃每一口食物,舍弃过度烹调而就原味;遇到挫折,谨记没有完美,没有终点,没有永恒。

接受困顿,享受寂寞,简化生活,保持谦卑。凡事尽力,但不强求。换个视角重新检视一切,学会不执著。在美学上,重视自然,不求精致,纯天然,纯手工打造,朴拙素雅,真诚不刻意。这,就是侘寂。

 日本茶圣千利休的改革  

相对于贵族们奢华的茶会形式,千利休重新诠释了象征自然淳朴、廉洁生活的草庵茶室。

茶室的打造,以禅宗的天人合一为依归,使用竹子、木头、黏土、芦苇;庭院造景,是为了参与者在进入茶室前,在事先规划的树围里踩踏着蜿蜒的踏脚石步道,先行净化外面世界的繁华喧嚣。茶室门口放置石盆,供参与者洗手与洗脸,突显洗涤心灵的过程。茶室的门设计得十分低矮,参与者必须低头爬行进入茶室,使得武士的刀剑必须卸在室外,亦将纷争摒弃在茶室外。

 利休七则  

千利休定下了茶道初学者的七项守则,所谓的“则”,不是遵守的纪律,而是在过程中的用心:

点茶要能使入口时恰到好处;

炭的温度要能刚好可以沸水;

插花要能如同在原野绽放;

茶席要能冬暖夏凉;

赴约要提早;

就算不下雨也要备好雨伞;

对茶席的客人要将心比心。

七则中所涵盖的,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节,但只要用心,便能提升到生活态度与美学的高度,这就是侘寂的境界。

 一期一会一感动  

利休泡茶,有一种发散自内心的气韵。每一场茶会,都保持着一期一会(一生一次,独一无二)的珍惜。点茶的技巧,不在于茶筅的搅动,而在对茶碗、茶筅与茶末之心的驾驭。“以心御物”之于茶道,不是对茶的控制,而是尊重。日本茶道的茶,从来只是一碗苦茶。如同人生,一杯苦茶可以道尽。

以侘寂为名的三项追求

 自然 

全球茶叶的产量自1983年的206万吨,至2010年的416.2万吨,已成长了两倍多。随着耕种面积与采收次数增加的双重要求,农药与化肥必定扮演重要的供应链角色。

云南从茶叶制作工艺断层的年代,到一波又一波普洱茶炒作的起伏,而今天的状况,却是历史上茶价最高,而质量最差的高峰。

如果有更多茶农加入有机农业的行列,一起重视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管理,我们至少能留给后代一个逐步净化的环境。

台湾有机耕种案例分享:

 残缺美  

如果说侘寂中对茶的追求,自然是一种并非对内而是对外的寻找,那残缺美便包含了一半内省的谦逊。人既然没有完美,又何须对茶有完美的要求呢。

 养身先养心  

饮茶固然对身体有帮助,因为茶中有益成分带来的营养补充,但也只是一部分。更重要的是,能否透过喝茶的过程,让心平静下来。通过茶,在喝茶及泡茶的过程修炼身与心的协调,不疾不徐,使得心随着安静的节奏沉淀。
上一篇:以身品茶
下一篇:没有了